传统的乞巧节从农历六月三十日晚延续至七月初七晚,姑娘们会进行七天八夜的乞巧活动。而现在的乞巧节主要是特指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,在这一天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,而后来变成了七夕节,后来经过演变,乞巧节变成了中国情人节。
乞巧节的风俗有哪些?
乞巧节的习俗:吃巧果、穿针乞巧、投针验巧、喜蛛应巧、晒书晒衣、拜织女、拜魁星、香桥会等。
1、吃巧果
七夕巧果是一种传统节日食俗。传说是因为过去女孩子在未嫁之前都想自己能心灵手巧,所以用这样的方式来祈求织女来送巧,希望织女也能赐自己一双巧手,于是巧果也就诞生了。
2、穿针乞巧
穿针乞巧是最开始的乞巧方法,起源于汉,流于后人。在汉朝就早已拥有七夕夜里女士们聚在一起赛事穿针的风俗习惯,包含皇宫上都年年进行这一主题活动。
3、投针验巧
投针验巧是中国岁时风俗,每年七月初七举行。属于七夕节期间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,源于穿针,又不同于穿针,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习俗,展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生活向往。
4、喜蛛应巧
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,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,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。南朝梁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说;“是夕,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。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
5、晒书晒衣
人们选择七夕晒书据说是因为七月七日,天门洞开,阳光强烈,是龙王爷“晒鳞日”,人们多在此日暴晒衣服、棉被之类,以防虫蛀,读书人也往往在这一天曝晒书籍。
6、拜织女
七夕拜织女是汉族的岁时风俗。汉族民间传说中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、心灵手巧的仙女。所以, 在七月初七时间,祭祀织女,向织女祈福,祈求巧艺,求赐美满姻缘,寄托了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。
7、拜魁星
民间认为,阴历的七月初七是魁星的生日,如果读书人想求取功名,想求考运、仕途昌达,想求功名的话,就一定会七这天祭拜魁星,祈求他的护佑。
8、香桥会
七夕香桥会来自于中国民间牛郎与织女的爱情传说。在农历七月初七,牛郎织女鹊桥相会。在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古窦泾村,有七夕香桥会。每年七夕,人们都赶来参与,搭制香桥。入夜,人们祭祀双星,乞求福祥,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、向往和追求。